基本使用篇
1、在吗
一句在"在吗"甚是致命,有事直接说,不然我害怕。
2、语音
尤其是60秒语音方阵的那种,你张张嘴就说完了,但是我听着费劲呀,能不到能为对方考虑一下。
特别是汇报工作或者有其他重要且复杂的事项和他人沟通时,如果对方有事,真不方便听语音,发文字更能一目了然,如果觉得打字太慢,也可以语音转文字。
3、语音电话
一不是我家人、二不是我领导、三没有要紧的事,一个语音搂过来,咋滴啦,世界末日了呀,打语音之前能不能争得我同意一下呀。
4、拉群
我啥也不知道,咋就突然又多了一个群呢,总是有种强行分配对象的感觉,要是长的好看也还行,要是长的不好看,你说闹心不闹心。
5、感叹号
线上交流没有感情,没有语气,聊天就聊天,别用感叹号,感叹号的意思是大喊大叫,用来表示非常强烈的情感,不轻易使用感叹号也是一种网络基本礼仪。
说白了,我这不是你宣泄情绪的垃圾桶,看到大喊大叫,本能的反应就是点静音,没有任何敌意,完全是一种条件反射。
6、自我介绍
谁主动加人谁先表态,发个介绍中不中,要不然我哪知道你谁、干什么的呀,朋友圈的名额这么宝贵,来一个就少一个,请相互自重。
还有那种发完自我介绍,对方默不作声的,我只能说句fuck,这就好比见面之后,我伸手想跟你握手,你却伸出手打我的脸。
7、群发点赞
平常发个朋友圈,一不点赞、二不互动、三不私聊,群发点赞要资料你倒是很积极,我欠你的吗?删。
8、朋友圈广告
朋友圈发个广告很正常,毕竟这也是一个打造个人品牌的地方,但是你一天发十几条广告,整的跟强奸别人朋友圈一样,烧着我的流量看着你的广告,我欠不欠呀。
另外,发广告打个标签也行呀,你一个卖女性用品的天天在我这个单身狗的朋友圈里卖东西,你是在嘲笑我没对象吗?
最可恨的还是那种加完你,你主动发个自我介绍,他默不作声,看看朋友圈一天十几条广告,这个时候我只能说句"XX"之后,删掉。
9、打字分行
我一般聊天的习惯是长文分行,这样对方看起来比较舒服,也比较容易理解我说的什么,遇到那些长篇一大段的,我特想说一句:我读起来真的好累呀。
10、表情符号
文字加上一点表情符号会让人有种亲近感,当然发表情也要适度,千万别刷屏。
11、群里发广告
万年潜水,讨论的时候你默不作声,冷不丁的在群里发条广告,还强行要求群成员点赞,我只能说:这种人,踢了吧。
12、三天可见
朋友圈三天可见,或者还有那种把你屏蔽,朋友圈一道杠的,前者看心情,后者必删。
进阶使用篇
1、请教问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把人们包裹在碎片化的知识茧房内,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在没有思考的前提下,上来就问,真的很烦人。
你把他当好友,他把你当作信息搜索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凡能够百度搜到的东西,请不要随便张嘴问人,这样会显得自己很那啥,分享一个问题模板:
问题产生的背景:
问题的具体描述:
问题的困惑点:
想要达到的状态:
我都尝试了哪些方法:
当你把问题这样一条一条列出来的时候,对方是不是很快就能知道你想表达什么意思了。
2、红包
接上一条。
问问题最好的开场白是红包先行,问题后到。而不是一句"在吗",花别人的时间解决你的问题,回答你是情分,不回答你是本分,毕竟大多数情况是浪费时间,甚至吃力不讨好。
问问题之前,先发个红包,别人领不领是人家的事,你发不发是你的事,这是一种态度。
3、反馈
你去找人寻求解决的方法,得到答案之后你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给个反馈行不行,让对方也了解一下事情的进展情况,方便给出更好的建议。
4、加人后的链接
这就好像我们平常见面之后,不管认识不认识,握个手以示互相尊重。一般情况下我很少主动加人,除非是真有需求或者对方分享的观点自己很认同,再或者就是会遇到了不懂的问题。
加完之后,先发个人介绍,这就像是一个人的电子名片一样,我们可以更好的相互了解。
分享个自我介绍的模板:
【姓名】
【职业】
【坐标】
【标签】
【2021年我精进的目标】
【过去两年我的成就】
【我可以给你提供的价值】
这是一个文字版的自我介绍模板,如果能做成一个图片版的就更厉害了,其余的自己发挥就好。
- 微信:3083118361
- 公众号:科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