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在深圳开公司也好多年,四十好几了,深圳也积累了2套房子,市值千万以上,两个孩子,两辆车,大孩子读国际学校,小孩子私立幼儿园,每年孩子教育费50万打底,算是小中产吧。
最近他老盘算着把公司搬到内地三四线城市去,他从事的行业和我类似,算是脑力密集型项目。
我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他说深圳创业成本太高了,20人团队加上房租管理,每个月不会低于25万开支,一年就是250万的基础开支,还没算产品网络推广公关税费,有时候一年到头,看着小几百万上千万的流水,实际上也没多少利润,算是给员工打工了。
前些年生意好做,这两年疫情一冲,市场跟结冰了一样,流通慢了,效率低了,钱也就转不动了,眼看着寒冬降至,准备另寻出路,现在年关将至,很多钱要花,营收增长跟不上,压力更大了。
我很理解,明面上,这笔帐好算,但是这个搬迁内地的战略决策就值得斟酌了,因为牵扯到的方方面面比较多,也要根据所处的行业和商业模式来定。
有时候,也许表面可以省钱,隐性的成本也许更高,代价更多。
首先,要看所处的行业和模式,像深圳前些年一直在做产业改造升级,把低端制造业工厂内迁,鼓励高科技互联网,智能制造,所以诞生了华为腾讯比亚迪这样的巨头。
制造业工厂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内地的厂房和人工成本更低,显然更有优势,相比深圳高昂的生活成本,内地也方便招工。
如果是脑力密集型,依赖人力智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要求比较高,深圳就更有人才优势,比如我们这个新媒体短视频领域,服务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为主,在深圳就更有人才优势,在内地,很难招到马上可以上手创造价值的人,大部分都要从头开始培养,这个培养的时间成本就很高,培养完了能不能留得住还是问题。
在深圳,主要业务模式是清晰的,流程是标准的,招到的人大部分马上可以干活,发挥人力价值,表面看起来在深圳的人才更贵,实际上也节约了时间成本,有时候很多行业,红利期就那么短,错过了时间就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是标准化的流程化的工作,不太依赖于个人的专业,而是可以靠组织和系统去运作,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在内地倒是可以发挥出人力优势。
比如我认识好几个在内地做直播带货的团队和自媒体内容创作团队,人工成本比深圳低一大半,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非常标准,产出和投入比有清晰的数据。每个人每天洗稿多少篇伪原创,发布到多少平台,每个人做多少个视频,发布到多少个账号,这样工厂流水线的形式,比在深圳做同样的事情就更有优势。
其次,要考虑的是在深圳的业务模式是否有改进的地方,一个项目要赚钱,说起来逻辑也很简单,就是比同行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交付。
我朋友这个公司20人,年产值千万,人均产值50万,利润率不到15%,这个还是有优化提升空间的,在降低人力成本的情况下,获取和转化更多高质量客户,如10个人做出1500万业绩。
在深圳也有很多这样的团队,甚至3-5个人创收千万利润,是利润,不是流水,人均产值200-300万,每个人都是超级个体,一个人顶5个人,就像有句话说的,把公司做小,把利润做大,他们被称为最快乐的个体户。
今年我也在琢磨这个模型,试错了一些小项目,取决于定位什么细分领域的赛道,如何获取大流量入口,如何更轻的交付产品。
这个思考和转型过程非常痛苦,可以说是反人性的,因为人的思维和行为都是惯性思维,一直以某种姿势进行,突然急刹车,也是有惯性动作的,很难迅速偏差,放弃固有的路径依赖。
当我们开始反省自己的模式和固有经验时,会看到很多不足,这个时候如果冲破瓶颈,后续就会迎来量级的提升,如果冲不过去,就会在原地踏步,徘徊不回。
再者,在深圳生活工作久了,如果已经适应了这种快节奏,讯息新,搞钱浓的氛围,回到内地,那种慢节奏的生活状态会很不适应,也会觉得没有朋友可以说话,同频的圈子少了,人的精神状态也会退化,能适应那种悠闲状态,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性就还好,既回之则安之。
我有时候回老家呆几天,就想直接躺平算了,搞什么钱,够花得了,走,打麻将去,我这种状态可能就不太适合回去,呆几年可能就废了,到时候再出来,已经是另一个世界了。
如果和家人分居两地,就会面临家庭关系沟通的难题,公司在内地, 家人在深圳,周末还要交通劳碌往返一下,年纪这么大了,要折腾嘛。
如果把家人孩子全都带回内地,他们也未必适应,能适应就最好,其实深圳的教育资源其实还不如内地很多城市,这里的孩子读高中的概率只有40%,教育成本高昂就不说了,反正深圳有钱人多。
但也说不准,孩子回内地上学了,长大以后还是想来深圳打拼,一切从头开始,到时候咱也到了退休的年纪,给孩子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让孩子去找自己曾经的深圳朋友帮忙照应。比如我,晓涵老师,帮忙照顾一下我儿子哈,但是孩子的奋斗起点也不一样了。
- 微信:3083118361
- 公众号:科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