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盈亏就看人力价值是否开发到最大

网络推广来源:公众号 周大侠KOL1,360阅读模式

来四川了,路过成都,见了一个朋友,是做私域工具开发的,以及做了两款新媒体运营人员用的工具,一款是类似稿定设计的图片设计工具,另一款是类似微小宝的内容编辑器。

用户数很庞大,团队规模也有上百人,遍布成都,长沙,东莞,关键是没有拿过融资,纯靠团队产生的利润养团队。

这点就非常厉害了,做软件开发,其实是挺耗钱的,尤其一开始的产品研发阶段,是需要巨额投入的,能够从0开始开发这几款产品,并且能够持续产生盈利,养活团队,是很厉害的。

做工具产品,关键还是靠思路,以及拥有的相关资源。

有好的产品点子,加上有资源为这个做产品网络推广,还是很容易赚到钱的。

这几年也是操盘了一个工具产品的项目,也是当初想到一个很好的点子,把社群里面的人集合到一个工具里,突破500人限制,也可以很方便收集群成员的相关信息,比如手机号,所在公司,职务,以及兴趣特长等。

就开发了这样的一款工具,短短三个月时间,就突破了100万的使用用户,基本没有怎么运营,就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用户痛点,加上当时,也没有类似的工具,就一窝蜂的使用,有的是为了精细运营社群,有的是为了找资源,找人脉,自带裂变属性,源源不断的流量进来。

当有很多人使用这个工具,就可以很好做商业变现模式了,首先第一个就是接广告,第二个就是开通专属功能,做增值服务,第三个就是卖货,卖课程,卖其他网上的虚拟产品。

差不多就是这几种变现方式。

拥有好的一款工具,就相当于拥有一款印钞机,如果会做,有好的思路,工具产品还是可以搞搞的。

前提就是要控制好人力成本,其实很多项目的亏损,就来源于人力成本的浪费,这是最大的成本,如果能够把这个规避好,其实不太容易亏损的。

谈到人力这块,今天也交流了下,这是每个公司不可忽略的事情,严格控制好人力成本,就很考验项目操盘手的经验以及能力。

有时真不是人越多,就可以把这件事做好的,也不是说人很少,就不能完成好一件事,这些都是误区的。

关键还是在于团队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经验,有的团队管理者,三个人干10个人的活,有的团队管理者,看似有10人,实际产生的效益,还没有两个人高,这就是巨大的人力成本浪费。

之所以没有产出很大效果,要么就是没有把事情做对,要么就是团队成员每个人的职责,以及目标不明确。

生意盈亏就看人力价值是否开发到最大

很喜欢《康熙王朝》里面的一个片段,康熙委派姚启圣收复台湾,其提出的三必抚,三必剿政策,深受康熙认可,关键要怎么执行,这就是关键。

来看姚启圣怎么做的?

首先他的策略,方向是对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收复台湾,而且收复台湾的时间节点也很明确,就是要赶在康熙帝八月十五去南京拜谒朱元璋宗庙那一天。

接下来就是团队执行了,提出的一个方案,就是人盯人,谁执行不到位,上级受处分,如果姚启圣所直接盯的人执行不到位,目标没有完成,姚启圣受处罚。

谁目标完成的好,谁盯的人执行到位,就有对应的奖励,这就是就最简单的团队管理方法。

如果一个管理者带10个人,就需要盯10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盯的很好,如果只盯2人了,一定会执行的很好,生产力就是高。

10人应该就分为三组,每组都有上级,三人盯7人,一人盯2到3人,这个战斗力就很强了。

谁盯的人,没有完成目标,没有执行到位,就处罚盯的那个人,这样就会很用心的完成这件事。

如果一个人盯两个人,执行彻底,大概率会比盯10人,执行一般更有生产力和战斗力,这就是为啥说,有时团队不一定人多就是好事,关键在于策略,方向是否正确,执行是否到位。

做一个项目,有时不一定需要请人全职去做,灵活用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有时招全职的还不一定能够招到很牛逼的人,即便能够招到,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是很大的。

比如之前请了一个设计,人家在公司上班的收入是2万一个月的,帮我做设计,只需要完成指定工作量支付对应报酬就好。

不受上班时间限制,对于这位设计师来说,是属于创业,为自己干,即便是拿的少,也是做的很用心,很有激情。

假如请的是全职设计师呢,不管有活没活,都得每月支付2万薪酬,而且还要有人管理,需要缴纳社保,公积金,占用办公坑位等这些成本,实际上支付的成本,远远不止2万。

这就是人力成本的浪费,有时不一定灵活用工不好,反而现在的很多企业,都喜欢用灵工。

对于使用者,节省成本,对于被使用者,工作之余还有一份副业收入,挺好的。

任何的项目,都是有一定的周期的,做完就没事了,如果没有接到下一个项目,这些人也得需要养活。

对于有大量资本的公司,可以这样做,而对于刚创业的个人,或者中小团队,就可以走灵活用工路线了。

需要每天干活的,比如财务,人事,就可以招全职,对于不是经常用的,有项目就需要,没有项目,就不需要,就可以招灵工了,他们做多少事情,给多少钱,简单直接,这样就会把人力成本降到最低。

反正就一句话“让人力发挥最大最优价值”,任何操盘项目的人不得不考虑这点的。

每到年终总结的时候,身边就有很多的老板朋友吐槽说“今年人力又多花了200万”。

花了倒没事,关键是没有把事情做出来,这才是要命的,这就是真正的浪费了。

马云说过“部门增加人没有问题,就是每增加一个人,就得多一亿营业额”。

马爸爸可是把人力价值开发到了极致,真是得好好学学。

最后一个点:

关于团队人才培养的问题,真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就不能用,只要这个人聪明,对这份工作感兴趣,就可以培养的,而且自己培养的成本,肯定比直接招来有经验人的成本低的。

自己招的一个小伙子,99年,刚毕业,人很聪明,也感兴趣,虽然没有做过该领域,但是经过一两个月的培养,不光会做社群,也会写内容,还会做用户成交,服务,以及产品原型图,海报都会做,就是人家一个人可以做一个团队做的事情,自己形成了一个闭环。

一个人服务三个客户群,超1000个客户,学习到的不是工作上的某个点,而是整个的一个面。

当然,这是需要一点悟性,和极强的执行力,否则就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的。

他慢慢的就变成一个很合格的团队操盘手,运营专家,各项能力都有,而且也都能很好的串联一起。

如果你的团队有这样的一位选手呢,一个人可以做三人干的活的,而且做的很好,还有很好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说,已经把人力价值开发到极致了,怎么做都不会亏本的。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到一个问题,他是做销售的,跟我说,“有时做的很没有状态,提成比例一年比一年少,很是怀念刚进公司做做售的那会,每天激情满满,因为知道自己做到多少就可以拿到多少,而现在,做多做少一个样”。

这就是典型的人力出了问题,一个员工从一开始战斗力满满,激情满满,个人业绩很高,甚至一个月就可以搞出20万业绩出来,而现在呢,一年都做不出20万业绩来。

肯定是在激励方面出了问题,有个误区,做市场的,应该是业绩提成点一年比一年高才对,哪怕一开始设置的很低,但是第二年一定要比这个高,不要一下子就设置的很高,否则第二年就不好涨了。

比如第一年提成比例10%,对于做的好的,第二年提成比例15%,第三年20%,最高30%,就锁定这个销售五年时间,这是属于正向激励。

而大多数的团队是这样设置的,一开始就设置30%,第二年20%,第三年15%,一直到5%,试问谁干的会有激情啊。

其实给出的提成钱是一样的,但是顺序错了,整个市场团队的战斗力就会下降。

如果一年比一年提成比例高,干的就会一年比一年有激情,公司就越滚越大,员工也对应的越滚越大。

平时做的好的奖励也是如此,千万不可奖励5元,10元,起步就1000元起,比如谁先完成1万,就奖励1000元,直接发现金,千万不可奖励几元,宁愿别去奖励,反而会起副作用。

能够给市场人员高提成,就需要优化客户的交付团队,在这里节省成本,不可哪里都成本高,这样算起来,这个生意就是亏本的。

做生意,就是人力,财务了,能赚钱,也是这两个,亏本也是这两个。

关于人力价值的开发,就先分享到这里。

  • 微信:3083118361
  • weinxin
  • 公众号:科牛
  • weinxin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公众号 周大侠KOL,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1月27日 10:53:38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有版权权益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处理!
不会吹牛的人,跟好人有什么区别? 网络推广

不会吹牛的人,跟好人有什么区别?

在朋友圈卖东西的那帮家伙,写文案的时候,喜欢强调卖的是网红爆款。 对我来说“网红”和“爆款”这两个词,只要出现一个,我都不会买,更不要说把它俩放在一块了。 “网红”和“爆款”给我的感觉是质量差和烂大街...
2022年实体店该怎么自救? 网络推广

2022年实体店该怎么自救?

今天早上去晨跑,经过一条我们本地比较出名的商业街,竟然发现有半的店铺都倒闭了,门上大都贴着白色的“转让”广告。 好奇心趋势下,科牛走到近处挨个看了下那些转让广告,从边角处积存的灰尘厚度来看,这些转让告...
评论  0  访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