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与某老板争执一个方案,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老板说,老赵,我给你举个例子,如果开挖一个渠道碰到一个大石头,是不是应该先把大石头搞掉?
我说,我不同意这个方案,假定这个石头短期内无法处理掉,我的建议是绕过大石头继续往前挖,然后回过来头处理大石头。
老板听了之后,思索片刻,咱们的方案其实是一样的,我处理完大石头,再往前挖,和你先往前挖后处理大石头,都是一样的。
既然都是一样的,大概率要使用老板的方案了。当时我没有争辩,从数学的思维上看,是真的一样,但是从经营的思维上看,这差别可大了。
首先,老板忽略了时间变量。一个项目肯定是有时间任务表的,在既定的时间内没有达成任务,或者任务进步没有达到预期,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动荡,正所谓一招走错全盘皆输。
其次,老板忽略了成本效益。想想看挖沟渠碰到大石头,很多人使不上力气,都停留在这个环节看着某些高明的人处理问题,那么就会形成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成本投入。
再次,老板忽略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如果这个大石头自身都解决不了,能不能外包给能解决的行动方来解决?
而后,老板忽略了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资源。长期受困在一个点上,不但打击了团队的士气,而且由于项目盈利下滑导致人才流失。
再而后,老板忽视了对之后经营的影响。试想一下,如果总是独断专行,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几个人敢提意见?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老板提出个电子,众人附和,变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考量移动这个大石头需要的成本量的问题,但是在这场争执之中,老板给出这个命题的前提可以看到移动这个石头的成本量是非常高的。如果是一个小小石块,就没有争论的价值了。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在碰上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的时候,是否应该停滞生活的全部呢?显然不是的。我们依旧要好好的生活,至于如何处理掉这个困难,是我们在前进中去处理的问题,而不是停滞中处理的问题。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