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在职场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裁员。
2022年中国互联网大厂裁员潮继续:互联网巨头腾讯裁员7377 人,阿里巴巴裁员1.3万员工。
滴滴、百度、贝壳、字节跳动、京东、有赞、小米、B 站、快手、58 同城、携程等都被曝裁员。如京东旗下京喜拼拼将优化 10-15% 人员;有赞教育板块的人员,微商城和零售的产研,中台技术裁撤 20%。
反观视我们为最重要竞争对手的美国:亚马逊将裁减近万名企业员工,脸书母公司Meta宣布裁员1.1万人。
马斯克从第一天踏入Twitter后就开始“清理门户”, 公司CEO、法律总监、总法律顾问等等都第一时间被开,并且宣布将裁掉推te一半的员工。
这两年毕业的同学们也感慨自己遇到了史上最难的就业季。2022 届高校毕业人数已突破 1000 万人,而由教育部推出的 “24365 智慧就业平台” 今年仅提供了 342 万条岗位信息。
加上困扰全球的“重大卫生安全事件”,看似是我们遇到了最坏的时代。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就业季是容易的,低垂的果子已经被我们吃完,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只能去迎接新的时代。
具体到我们年轻人,没必要悲观,稍微谨慎一点就好,例如别动不动就用全部积蓄去创业,毕竟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是富二代,试错的成本太高。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熬过这几年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如何在没那么高歌猛进的年代实现普通人的逆袭,例如先实现一个小目标:月入10万。
即使在今天,年入百万依然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
我说的是月入10万,不是月薪10万。
要知道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别说是过去互联网P7、P9动辄就是几百万的年薪,哪怕是一个公司的总监级也就是5万的月薪,而这个价格的薪水要求的能力已经是非常高了,绝大部分人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的,就算你有那个能力,坑位也是有限的。
但是月入10万就不一定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因为月入10万,也就是年入百万级,是可以综合收入的,例如你成为一个领域专业的人才后,一部分是年薪,一部分可以通过复制你的专业,再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一份时间卖出更多份,获得的综合收益,是很可能达到年入百万的水平的。
让我们先不论这个年入百万具体怎么做到,因为涉及到具体的一个人,以及他的专业、性格、所处行业、行业的周期不同,就会千差万别。
所以凡是直接给你答案的都是大忽悠,但是这个底层的逻辑一定是可以解释的。
普通人想要实现逆袭,想要实现年入百万这个小目标,最好的途径就是写作。
写作是普通人实现月入10万最容易的方式,尤其是深度写作。看到这里,我相信绝大部分的读者就准备退出了。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写作,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写作。而且通过写作实现年入百万的途径也是99%的人没办法走通的。
当作家吗,当小说家吗,当剧作家、编剧吗,还是每一篇文章都是10万+阅读的作者......我想说,这些暂时都不是你应该考虑的。
先从一个作者开始吧。无论你从事任何行业,写作都是梳理你的专业、提升你思考深度的利器。
最重要的两点:通过输出倒逼输入,你需要不断地阅读、需要不断地思考,才能输出有质量的文字、有深度的思考。
写作还能让你沉静下来,让你的心不再飘摇,仿佛找到了航行中的方向,就算时代的潮水再汹涌,也无法淹没你。
你知道你会变好,你知道你会强大,你知道你一定会成功。那么如何去写作呢。
1、绝对自信的心态
当你手握着一只笔或者键盘,就像拥有了武器,你就是战士、战神,就像守夜人誓言一样:你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
只要下笔,就放下一切包袱,不要去想自己写得好不好,不要去想会不会被批评,不要想外部的一切,在这一刻你是自由的。
2、将热爱进行到底
什么是真的热爱,是不计结果、不计代价。并且将每一次写作都当成是一件作品,因为爱,所以爱。
你为什么赚不到钱,你为什么无法取得突破,你为什么不开心。最主要的是你自己做的那件事,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只要是需要苦哈哈地坚持,那这件事儿你最多也就是做到80分,永远无法逼近99分,甚至99.9分。
无论是学一门外语、练一件乐器、打一份工、精进一门技能......只要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就永远在低水平徘徊。
也难怪大家无法热爱,谁会真的热爱送外卖,有几个人是真的愿意做无聊的工具人,这社会上90%的工作都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谋生,人们都是用多巴胺去支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很多人退休了都不知道自己这一生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一生贡献给工作、儿女、家庭,好像只有没有做过自己。
当然贡献自己的一生为家人、为社会,不去伤害别人、不去违法乱纪,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了,但是如果这一生没有做过自己、没有去发现一点自己的天分,作为一个智人,还是有点浪费了。
我坚信李白那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
于是大多人活着就仅仅依靠获得多巴胺的快感去支撑,那就没办法付出100%的努力。既然没办法付出100%的努力,那么也就注定平庸一生。
平庸一生也没什么不好,生在一个没有战乱的时代、国家,平平淡淡度过一生有什么不好。但是,万一你的身上有点天赋呢,当你老了的某一天,你的潜意识告诉你,你是具备某一种别人没有的特质的,当年老体衰后意识到这一点是多么地遗憾。
当然,写作是我举的一个例子,借此我们继续去探究,如何通过写作实现人生的翻盘。
3、创作者的悖论
当你去创作、去写作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学一些方法、套路呢。我的建议是既要学,但是不能把自己束缚在套路里。
道可道,非常道。凡是用语言表达的道理或者方法都不是准确的,只能是无限接近那个真理。这些年,我学过很多写作的教程、书籍,学的时候,觉得受益匪浅,但是一旦学完、做好笔记,自己动手写的时候,发现还是茫然无措。
因为下笔的时候,总是想模仿老师的思路,总是想按照套路走,但是我们容易忽视一点,就是学习写作套路本身就是一件陷入形式主义陷阱的事。
你学过的一招一式,只能是锻炼你的身体素质、积蓄心力,而不是去套公式。面对真实的环境的时候,就应该忘记套路、忘记所谓方法,心法不是技法,而是一种思维。
就像你读过的书,也许你记不住其中的任何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会成为你身体里的养分,滋润你的生命。
后来用上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有对事物这么深刻的认识,就像一个被高人指点、训练过的一个无名之辈,他以为自己还是什么都不会,但是当他下山的时候,遇到流mang,竟然下意识地一拳就将其撂倒。
你越是在意自己写得好不好,就越是无法写好,你越是在意对方,拼命讨好对方,你就越被当成舔狗,坚持自己反倒是容易赢得尊重。
套路、方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价值观。当刘慈欣写《三体》的时候,中国还没有这类科幻小说,他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写,还就成了。乔治·马丁就像渣男一样折磨着读者,动不动就把主角写死了,让人又爱又恨。JK·罗琳写《哈利波特》的时候也根本没有做过调查,就是专注地写好自己的魔法故事。
总结起来,他们都没有迎合任何人,没有迎合市场,只取悦自己,反而获得了成功。
因为内部驱动是第一位的,我承认文章的标题稍微有点标题党,因为那是外部驱动,但是写作这件事必须依赖内部驱动,而最终成名、获利只是内部驱动后取得的结果而已。
你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就做自己,反而可能赢得市场。外部激励会让你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因为你永远也满足不了别人对你的要求,当你把选择权交给对方、交给市场的时候,那就失去了个人魅力。
在写作的时候不要考虑别人是否喜欢,先问自己喜不喜欢。当全世界都不懂你的时候,你先要让自己喜欢自己。这种喜欢不是一种自恋,就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任。
4、回报是什么
请你坚信,只要你具备了深度写作的能力,长期来看你一定会赚大钱,至于年入百万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绝大多数人都是我想要怎样,我想要什么,从不思考我能给予这个世界什么。
当你开始深度写作,一定会倒逼深度思考;当你深度思考,一定会倒逼持续输入。时间一长你的思维敏捷度、广度、洞察力都会有质的提升。
而在芸芸众生中,有深刻思考问题能力的人是极少数,认知必然超越大多数人,那么你做的选择、你做的事情难度、你在某个团队中的作用就直接影响你的收入。
现在是个不缺媒介的时代,但是缺真正的思考、缺有价值的内容,即便这是一个视频化沟通时代,高质量的文字输出仍然是最有价值、最稀缺的内容。
既然稀缺,必然获得高溢价。
既然有价值,那就一定有高价格。
通常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短期内回报微乎其微,当增长拐点没有到来的时候,只需要继续努力即可。
就算短期内,没有任何经济回报,你通过写作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滋养,一种沉静的力量,你就不会焦虑,这也是一种收获,而且十分难得。
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在他的眼界之内,一个人现实中能走多远,其实在他的心里早就标记好了。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现在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
最重要的是,想想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现在的就业市场不太好,绝大部分毕业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工作多年的职场老人也在面临失业危机,写作不仅是未来获得高收入的利器,也是熬过稍微艰难时期的安定剂。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