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人才观,其实都是“打工者心态”。社会上都有些什么职位,哪个行业挣钱多,哪个岗位待遇好,我就争取成为这样的人;老师和公务员稳定,可是程序员和金融从业者收入高,那我就得在稳定和高收入之间做个取舍.....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即便再厉害也不过是一只优秀的绵羊,永远摆脱不了替别人打工的命运。
而打工者人才观的本质,就是把人变成标准化的产品,削足适履,去填充和适应现成的一个个既定的岗位。所以为什么许多打工人被形容为“社畜”和“程序猿”,为什么又有那么多年轻人选择“躺平”和“佛系”?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当今的打工者人才观把人都当成一个个标准化的商品或机器。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没有固定的成长路线,他有着无限的可能性:高级人才都是自由发展的产物。
而如果不跳出打工者人才观的怪圈,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实现财务自由,也根本无从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设想一个老师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月薪2万,其实已然算是超出平均值的中等偏上收入,加上奖金年薪25万的你,如果让你去买一个动辄七八百万上千万的房子,那无疑是痴人说梦,整个下半生都会成为房奴;即便是双职工的工薪阶层,每月能留存下来5万,那买一个上千万的房子也得20年,这其中还不包括养育孩子、生病等其他因素。因此,如果单靠打工,而没有其他投资或生财手段,那么一辈子都将活得憋屈而无法真正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怎么办?唯有摆脱打工者心态,从吾所好,将自己的热爱+专长跟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自己给自己打工,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者:志铭 公众号:单子老师
微信:3083118361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公众号:科牛

我的公众号
公众号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