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房子当然应当“好看”,但更要安全,特别是其功能要满足你的需要才行。买房前看房,是对建筑的认知,而且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忽略,也不能马虎。
人们对建筑的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最先是对建筑进行感知,感知的第一步是接收建筑“发布”的信息。接收信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人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建筑的结构及其形成的空间、规模、布局、形状等等建筑要素进行观察、感觉和体验的过程。这样的观察、感觉和体验,可能是有意识进行的,例如在买房时观察房屋的外形、感觉房屋的空间、体验房屋的功能等等;也可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例如进入某个建筑后,人们的无意识、下意识或潜意识也可能在“观察”和“感觉”其环境和气氛。即使人们没有或不能直接接触某个建筑,也可能通过电视、图片、文字或类似的建筑,对该建筑进行间接的观察、感觉和体验。感知的第二步是形成印象。印象是感觉过的事物在人们头脑里留下的迹象。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获得了建筑的结构及其形成的空间、规模、布局、形状等等建筑要素的情况,汇合在一起后,头脑中就会形成对该建筑的印象。然后进入感知的第三步,对建筑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就是对建筑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虽然这样的概念和判断都是初步的,在以后的认知过程中很可能还会改变,甚至还可能完全推翻重来,但这样的概念和判断往往能够直接促使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或者是为今后的认知树立起一个标杆,甚至可能让今后的认知形成相应的“路径依赖”。
通过感知,虽然可能形成印象、概念和初步的判断,但还仅仅只是对建筑的感性认识,还只能反映建筑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还只是认识的低级阶段。虽然只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感性认识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的基础,是认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没有这样的感性认识,也就难以对建筑进行理性的判断,也就不可能有对建筑的理性认识,更不可能对建筑有正确的评价。
要真正认识建筑,还必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将感性认识获得的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完成认识的飞跃,形成理性认识。没有对建筑的理性认识,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就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建筑的状况,对建筑的认识也就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理性认识属于概念、判断、推理和评价的认识。所谓评价,就是通过计算、观察和咨询等方法,对建筑进行一系列的复合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必要的价值评估,从而确定建筑对人们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显然,对建筑的评价,是建立在对建筑的判断和推理之上,并且注入了人们的价值观,是对建筑的一种比较高级的理性认识。
一般来说,人们对建筑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评价的是建筑提供的功能。建筑提供的功能,是建筑最本质的属性。不能提供相应的功能,建筑就没有意义。建筑毕竟是人们需要的产物,建筑提供的功能与人们的需要是否适宜,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否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是否能够超越人们的期望,只有在建筑形成之后,只有通过人们对建筑的认知,特别是对建筑使用的认知,才能让人们通过对比、判断、推理等认识过程,得出相应的评价。建筑提供的功能齐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够让人们生活和工作更舒适,人们的评价就高,反之就低。一般来说,建筑的业主或直接使用者,更多的偏向于对建筑功能的评价。
二是要评价的是建筑的安全性。建筑往往是一个庞大的多种材料组合的构成品,人们与建筑往往要直接接触,甚至要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其中,建筑是否安全,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极大。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建筑里生活和工作,人们就会整天提心吊胆,就会极大地损害人们的心理。建筑的安全性不仅是指其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安全,例如是否牢固不会垮塌、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等等;而且也指其他可能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各种要素是否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例如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建筑构件对人们心理的暗示性等等。一般来说,受建筑直接影响的人,包括业主、直接使用者以及具有相邻权的人,往往都很重视对建筑安全性进行评价。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安全性甚至可能成为评价建筑的首要问题,具有“一票否决”的地位。
三是要评价的是建筑的文化意味。建筑的文化意味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有的可能涉及到建筑的艺术性,有的可能与艺术性完全无关。要全面准确评价建筑的文化意味,当然需要评价的人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但即使是文盲,也可以对建筑进行诸如“好看”“难看”之类的评价。建筑的业主或直接使用者,更多的是享受建筑提供的功能,更多关心的是建筑的安全性,往往把文化意味的评价放在其次。而建筑的间接使用者,例如对路过该建筑的人来说,由于不是建筑功能的直接受益者,可以不受利益的左右,因而对建筑的评价可能更多的体现为对这种文化意味的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对建筑的评价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也需要人们进行相应的思维,其中也可能包括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逻辑推理。评价是否正确,与人们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思维过程等是分不开的。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或同一人在同一的条件下面对不同的思维对象,往往可能有不同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和思维过程。因此,即使具有相同的感知和相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因此,不可能强求所有的人评价一致。多年前,重庆很多人都呼吁保留吊脚楼,而那些住在吊脚楼的人却想着早日搬迁,以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本书作者曾经长期住在朝天门一栋吊脚楼里,深知在那吊脚楼居住的拥挤状况和恶劣重要条件,对那些住在高楼大厦里却呼吁保留吊脚楼的人很是不满。这说明,“屁股决定脑袋”,不同的处境也会影响人们对建筑的评价。
建筑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一旦建成,往往难以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对建筑的评价,一般都是“事后”进行的,这样的评价很可能也是“遗憾”的。虽然如此,人们对建筑的评价依然可能对建筑产生影响。我们知道,人们的认识至少要经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 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用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按唯物辩证法的说法,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第一次飞跃主要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主要解决的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和完成。应当说,人们对建筑的评价如果不能影响今后的建筑活动,也就可能失去意义。而事实上,人们的评价总是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反馈给开发商,反馈给建筑师,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建筑中修正错误、消除失误或补充不足,从而影响着建筑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不是那么明显的,但从宏观上来看,却是不可否认的。作为建筑的使用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抛弃(出售或退租)人们评价不好的房子,同时吸取本次评价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另选更好的房子。
公众号:重庆乱弹
- 微信:3083118361
- 公众号:科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