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视角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家公司,这个公司叫:人生有限责任公司。
这家公司在我们出生时自动成立,在我们死亡时自动自动注销,由我们全资控股,理应用一辈子去用心经营。
是什么决定了一家公司的发展呢?
如果非得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一定是“商业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对商业模式思考得不够深入,赚上一点钱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概率就非常低了。
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自己也是一家特殊的公司,那么对于“商业模式”的思考便不再是创业者的专属,而是我们每一个都要认真对待的人生命题。
由此“个人商业模式”这一概念便产生了,不管你是否能意识到它,你都会被你正在运用的商业模式所左右,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收入、当前的生活与未来的理想。
以上启发来自于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他把“个人商业”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个人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
— 1 —
1份时间出售1次
这种个人商业模式是最多人使用的,甚至大多数人只能意识到这一种。
这说的就是我们打工人,我们打工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时间卖给了公司,这份时间只能出售1次,可零售、可批发、可售存量有限,一天24小时,卖不出去的部分不会形成库存。
大多数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只能依靠这种商业模式来获取金钱,以此来维持生存。
想要优化这种商业模式,大多数人会从两方面入手:
▹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想办法提高时间销售数量
但发现自己一不小心就在所谓的“内卷”中沉沦了,正确的优化方式只需在思维上转变一下:
把这份时间出售2次:
▹一次卖给老板,换取薪水
▹一次卖给自己,换取成长
我认识一个自由职业者,他会时不时的去找家公司上班,倒不是因为钱花完了,而是在他看来上班就是学东西的,需要学什么就去找对应的公司上一段时间班,学会了就走。
稳定的工作带来了稳定的收益,但从长期来看,把自己变成一个“给自己打工的人”更具有复利效益。
— 2 —
1份时间出售多次
第二种模式是对第一种模式的升级,在过去最典型的是作家,他们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创作一部作品,就有可能将“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了。
过去这种商业模式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属,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拥有了把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刻意地进行“公开表达”,这是我们把1份时间出售多次的最简单方式,尽管它不能马上变成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积累出的影响力、锻炼出的表达能力会变成你可积累的财富,终将因此赚到钱。
公开表达的门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我们可以把我们正在做的、擅长的、或者是正在学习的东西记录、分享出来,就像我今天这样,读了李笑来老师的书,有了新的思考,写了这篇公众号,让多个人看见。
关于第二种商业模式,李笑来老师有一个忠告:
希望启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人,从一开始就要训练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只在意自己完成任务的机械工作能力。一切没有创意的工作,都可能很快被机器代替。
— 3 —
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创业和投资,是显而易见的属于“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的个人商业模式,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李笑来老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当我们购买他人服务的时候,本质上也是在购买他人时间,以便自己的时间不被占用。
这两份时间中存在“差价”,所以看似你花钱了,实则你可能赚到了。
从这一视角来看,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有机会运用级别更高的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
但大多数人宁愿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处理一件小事,也不愿花钱购买他人服务,他们也许是确定自己的时间不如完成这件事所消耗的时间值钱,但更可悲的、也更大概率的是绝大多数人从未这样思考过。
无论是哪种商业模式,都能得出一个最终结论:时间>金钱、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既然——你的目标是“终有一天不用再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那么——你的行动就应该是“想办法合理地逐步减少自己出售时间的数量”。
▹所以——方法就是“在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进而——将省下来的时间全都“投资”到自己的“持续进化”上去。
公众号:胜前在路上

